于方舟烈士

发布时间:2012-05-29

于方舟烈士


       于方舟,原名兰渚,又名芳洲,1900年生于河北宁河县(现为天津宁河县),1917年,于方舟考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现天津市第三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

  


    在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  魔,何愁沧海阔?”遂以“方舟”为名,自期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编辑本段生平  

年幼时期

    于方舟幼年时读书非常勤奋,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他不但勤学好问,还乐于帮助学习差和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次,一位同学因缴不上学费,学校让其退学,方舟就用自己的钱替这位同学缴了学费。1900年9月15日,正值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中华之际,于方舟在一普通的农家小院降生了。幼年的他就经常听父辈讲述外国人在天津一带烧杀抢掠的罪行和义和团英勇抗敌的故事。  

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方舟作为直隶省第一中学的学生代表被选为参加“天津各界联合会”的学生代表之一。期间,他曾担任学生救国团团长、天津学生联合评议会委员、天津各界联合会学生代表等职,并倡导组织了“新生社”,并创办《新生》杂志。1920年1月,因要求释放爱国人士而被捕入狱,与周恩来等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半年铁窗斗争。他在狱中以诗言志:“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爱国不怕进狱门。”  

被捕

  l920年1月24日,反动警察厅下令查封了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还抓捕了各界进步人士及学生。为了抗议这一暴行,天津各界五千多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并到直隶省长公署请愿。在革命群众强烈要求下,反动当局才准许派代表交涉。但当周恩来、于方舟、郭隆真等四位代表进去后,却遭到了反动军警的无理逮捕。部分军警还冲出门外,打伤数十人。周恩来、于方舟、郭隆真等被捕后,关在警务处。他们要求到检察厅辩理,遭到了警方的无理拒绝。在周恩来同志倡导下,他们展开了绝食斗争。于方舟写了一首诗:“红日过墙三丈透,监狱门开来走兽,看到绝食眉头皱,面对英雄发抖!标语传单未写够,牢外同学平安。”表现了他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铁窗斗争

    1920年1月,因要求释放爱国人士而被捕入狱,与周恩来等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半年铁窗斗争。他在狱中以诗言志“千古做完人,震撼三津。爱国不怕进狱门。”出狱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组织了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五四”运动时期,于方舟领导成立了“新生社”。他化名于绍舜,考入南开大学读书,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方舟和著名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取得了联系。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于方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组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方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1920年1月29日,为反抗反动政府的倒行,周恩来,于方舟等组织了请愿团,受到当局血腥镇压,于方舟等人被捕。1920年7月中旬天津反动当局在革命舆论的压力下,被迫释放了周恩来、于方舟等同志。1920年7月6日检察厅对被捕学生开庭公审。在法庭上,于方舟与周恩来等据理力争,与反动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7月17日检察厅宣布于方舟等人“期满”释放。  

出狱

  出狱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组织了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他考入南开大学,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执行部长。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领导下,主持成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是天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代表直隶省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五卅运动中,领导了天津工人罢工斗争。  

玉田暴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10月底暴动失败,他率部突围,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死亡威胁,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信仰共产主义!”。1928年1月14日夜晚,于方舟等4位同志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解放后

                                                                                                              image.png  

  

  解放后,于方舟故乡宁河县政府为其建立衣冠冢。于方舟衣冠冢墓地建在宁河县烈士陵园内。衣冠冢墓高于地面站一米,面积为7.6米*8.7米的方形台基。正面石阶周围为护栏和短墙,均为花岗岩制作。台基中央为墓碑,由刘格平同志书写“于方舟烈士之墓”。正面上端镶有烈士瓷像。背面刻有烈士生平事迹。碑卑后石棺一具,内放遗物,均为汉白玉制作。塑像建筑地为圆形甬道。中央为烈士半身塑像,汉白玉(花岗岩)制作。像基呈四方型,正面为李瑞环市长题“津门之光”。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于方舟于是跟随李大钊,并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创立了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且发行了会刊。同年10月于方舟创建了天津第一团支部,为天津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作了准备。  1922年,他考入南开大学,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执行部长。1922年9月经李大钊介绍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李大钊同志介绍,于方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顺直省委在天津法租界成立,于方舟同志兼负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组织工作。为了建立工会组织,他还为平民学校编写课本,共出版了三册。为了反对曹锟贿选总统,于方舟同志还出版了《津保青年》,编制小册子进行宣传活动。

    1923年8月,于方舟同志按照蔡和森同志的指示,在天津二次建党,并担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于方舟同志奉党的指示,以天津学生联合会代表名义,到广州参加了l924年  l月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会上,于方舟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4月,孙中山北上号召举行国民会议,于方舟同志在天津组织各界人士欢迎孙中山先生。后来中共天津地委成立,他又任地委书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正式建立国共合作。于方舟作为直隶省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2月,他返回天津与江浩李锡九共同创建了国民党直隶临时省党部和天津市委党部,被推为主要负责人。同年春,天津地方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原法租界普爱里31号召开,于方舟当选首任天津地委书记。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委员会也同时成立,他当选为委员长。

    1924年春,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区委领导下,主持成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是天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代表直隶省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五卅运动中,领导了天津工人罢工斗争。

    1925年,天津地委先后两次组织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于方舟同志都是罢工游行总指挥之一。他受党组织的委派,具体领导了天津电灯、电车公司工人反对外商盘剥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l926年,奉系军阀卷土重来,革命同志遭到了杀害,革命工作处于低潮。于方舟同志也转入地下下斗争。

    1927年秋,玉田县一带农民运动高涨。北方区蔡和森同志来天津指示工作,决定在玉田发动农民暴动起义,并派于方舟同志以党的特派员身份前往领导这一工作。于方舟和解学海、杨春林等同志到达玉田县后,积极发动群众,使农运工作很快由玉田发展到遵化丰润,广大贫苦农民加入了农民协会和起义军。条件成熟后,在于方舟等领导下,于9月16日发动了京东农民大暴动。起义军手拿刀枪,一举攻占玉田县城,后又攻入遵化县城。进城后,农民起义军砸官府,开放监狱,当地农民箪食壶浆,争相欢迎。但是,反动派并不甘心失败。当起义军由遵化县城返回鲁家峪时,反动团队包围了起义军。于方舟指挥起义军突出重围,经过玉田县沙流河地区时,又遭到了敌人的围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虽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方舟等起义领导同志被敌人抓住,解往玉田县城。在狱中于方舟同志化名于绍尧,在敌人严刑逼供下,始终保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10月底暴动失败,他率部突围,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死亡威胁,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信仰共产主义!”。  1928年1月14日夜晚,于方舟等4位同志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解放后,于方舟故乡宁河县政府为其建立衣冠冢。于方舟衣冠冢墓地建在宁河县烈士陵园内。衣冠冢墓高于地面站一米,面积为7.6米×8.7米的方形台基。正面石阶周围为护栏和短墙,均为花岗岩制作。台基中央为墓碑,由刘格平同志书写“于方舟烈士之墓”。正面上端镶有烈士瓷像。背面刻有烈士生平事迹。碑卑后石棺一具,内放遗物,均为汉白玉制作。塑像建筑地为圆形甬道。中央为烈士半身塑像,汉白玉制作。像基呈四方型,正面为李瑞环市长题“津门之光”。

编辑本段烈士故居  

  于方舟烈士故居位于表口乡表口村解放村,(表口集市附近。建于1943年,自成院落,座北面南,占地面积326.7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西跨院设有门楼一座,和正院相接中有月亮门。故居砖坯正房屋间,东西藏自治区间为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西间为复原室,故居门前题写“于方舟故居”金字横向联合匾。房前正院落东侧墙,建有一座由原天津市市长李瑞环题写的“津门之光”陶瓷壁一座。外有围墙,院内设有花池通道。  于方舟烈士故居,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方舟烈士曾与周恩来同志在天津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创建“新生社”,为中共天津市委党组织创始人之一。

    1927年月12月30日在玉田县领导农民暴动时被害。该故居原有砖坯正房四周,庭院和围墙,1976年地震被毁。后由市拨款按原貌修复,粉刷油漆,美化庭院。修复后为:西跨院设有门楼一座,和正院相接中有月亮门。故居砖坯正房屋间,东西藏自治区间为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西间为复原室,故居门前题写“于方舟故居”金字横向联合匾。房前正院落东侧墙,建有一座由天津市市长李瑞环题写的“津门之光”陶瓷壁一座。外有围墙,院内设有花池通道。1959年和1981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革命先驱安幸生
下一篇: 李子光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