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198师594团政委袁家宗、市老促会常务理事回忆引滦入津工程
野战军挖隧洞从头学起
左起第三袁家宗同志
本报讯 (记者付殿贵)军民鱼水情,天津人民对这句话别有一番体会。没有亲人解放军,天津人不知还要喝上多少年咸水。在近日举行的“引滦入津通水工程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原66军198师594团政委袁家宗、市老促会常务理事,讲述了当年通水时战士们飙泪的一幕。
输水隧洞是引滦工程的“咽喉”,蜿蜒潜行于燕山山脉。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把开凿隧洞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解放军原66军198师和原铁道兵第8师共同承担。1980年冬天,刚被任命为198师594团政委的袁家宗接到命令,率全团开赴河北省遵化“引滦入津”工程,负责打通横河到大黑汀水库2500米的地下隧道。袁家宗回忆说,部队开赴现场时正值隆冬。让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经验的野战军开凿隧洞,真是浑身有劲使不上!“最初,我们碰到的困难是引水主隧洞在地下100多米深处,必须先开凿9个支洞到主隧洞的设计标高,以便在20个作业面同时开凿引水主隧洞,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完成。”袁家宗说,开始他们采用的是传统爆破方法,放一炮进尺无几,顶部松动的石头不时掉下来既增加风险,又延缓进度。钢支撑是加工预制的,大了放不进去,小了顶不到位,操作起来很费劲。出碴用的是小钉耙小编筐,一筐一筐往外担。20多天过去了,费力不小却没有掘进去几米。
面对困难,袁家宗一面鼓舞士气,一面请来专家授课,把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汇编成册,还请铁道兵技术人员到现场示范,解决风钻手的操作问题,攻克爆破方式等技术瓶颈。
整个工程进行了三年时间,由于全团官兵的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任务,确保了1983年9月9日引滦入津工程全线通水。其间创造了24小时连续两次开掘爆破、出碴,日进度6.8米的新纪录,成为当时手工操作全国最好成绩。为此,北京军区对全团进行了通令嘉奖,该团一连荣膺中央军委“引滦工程先锋连”,袁家宗本人荣立三等功。
上图 袁家宗(左三)在引滦工地同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本报记者 付殿贵 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