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祥云老区看高原特色农业

栏目: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15-10-12 浏览量: 896
分享到:

走进祥云老区看高原特色农业

王宗征

今年9月上旬,我从天津宝坻区赴云南省,来到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参加由中国广播联合会对农委员会和云南广播电视台农村频率主办的“行进中国· 魅力大理”全国农村广播进大理大型联合采访活动,重点采访高原特色农业。

号称“彩云之乡、云南之源”的大理州祥云县,是我们这次联合采访的第一站。说实了,初到祥云,本以为饱览这里的生态风景,就可以了,而对这里的农业,并不抱太大的新奇,况且我在天津、在家乡宝坻,也没少参观和采访过农业,觉得天津农业作为都市型农业,应该是先进的。然而,不看不知道,行进在祥云,却使我很快打消了我对祥云农业的偏见,不仅看到了祥云农业的勃勃生机,看到了高

原农业的鲜明特色和高明之处。尤其了解到祥云是云南省有名的老区县,更使我增强了对祥云农业探访的兴趣。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因其地理位置显要,历史上一度成为滇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祥云是滇西革命的一块“发祥地”。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及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祥云县就有20多位先进青年走出山村,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其中革命先烈王德三、王复生、王孝达,就是祥云优秀儿女的代表,他们并称为“祥云三杰”,而从祥云县王家庄相继走出,并走上革命道路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都曾远赴北京求学,其中王复生、王德三就读于“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北京大学,王氏兄弟三人都接受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参加了早期革命活动,王复生成为云南籍第一位中共党员,王德三成为中共云南省委首任书记,“王氏三兄弟”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1936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祥云,播下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大后方区域内的祥云,有上千名青年应征入伍,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同时,这里又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著名的驼峰航线的航空转运站,留下了中美共同抗日的光辉历史。19998月,祥云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定为全省46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走进祥云这片“红色的土地”,我心中肃然起敬,而且想在这里更多地了解祥云老区县的发展情况尤其是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采访中了解到,祥云县境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立体交叉气候特征,县内地形比较复杂,山地、丘陵、坝子(小片平原)等相间分布,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属于高原农业发展相对适宜区,并成为云南省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之一。据介绍,这个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规划和思路,以土(山)地流转为突破口,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树品牌,强产业,打造了具有鲜明高原特色和颇具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发展迅速,全县培育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字号企业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5家、家庭农场5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16家。全县已有泰鑫、圣龙、怀宝、泰兴、万祥、大林、龙之源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头发展庄园经济,其中泰鑫现代农业庄园、圣龙现代农业庄园被列为省级农业庄园。我还了解到,祥云县委、县政府把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促进老区建设和老区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了老区建设的内涵和老区发展的内动力。在促进县域高原农业发展中,祥云县服务当先、扶持跟进、招法务实、注重品牌、培育体系、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链,为强县富民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在祥云县联合采访,第一个采访点位是当地知名农业龙头企业——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我们首先听取了祥云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关于祥云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介绍,随后在龙云大有公司负责人引领下,参观这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花园式厂区,并走进公司农产品深加工成品展厅,联合采访公司负责人。我了解到,这家公司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农产品深加工成套设备和生产流水线,运用脱水除菌等先进工艺,将大葱、大蒜、辣椒、食用菌等初级农产品加工制作成真空小型精包装的系列食品,如干葱末、干蒜片、干蒜粉等等,并了解到这些深加工农产品都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产品附加值大幅度增加,由此带动了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相衔接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作物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相关农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等令农民头疼的问题。见此情景,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天津宝坻区的一些情况,感到宝坻作为大葱、大蒜主产区,在相关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与祥云县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祥云县在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宝坻乃至天津涉农区县学习和借鉴。

透过祥云县高原特色农业一个个鲜活的新闻表象,让我感受到,那里的高原特色农业,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迈进。这里的高原农业,不仅地域特色鲜明,而且开放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双提升”态势。所有这些,一方面增强了农业项目投资者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者在祥云县创业兴业的信心,同时也为祥云老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出于对老区地区农业发展的留心,我在祥云还有意了解当地政府对促进老区农业发展的扶持和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当我了解到这个县把老区镇村作为帮扶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时,内心很欣慰。我还欣喜地发现,祥云农业还注入了浓厚的老区情结和老区文化因素。尤其是,作为革命烈士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出生地的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不仅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以缅怀“一门三烈”为主题的王家庄革命烈士纪念馆,云南省还把王家庄这个红色老区村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让我感奋的是,这个红色老区村,把传承和发扬老区精神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老村群众增收致富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和土(山)地有序流转,建起了泰鑫科技商贸有限公司这一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水果栽培和果品深加工,并以此为依托,建起了具有生态观赏性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泰鑫现代农业庄园。

走进泰鑫庄园,在那座大型植物综合温室,我不仅看到了多种郁郁葱葱的名贵植物,而且数十幅记录和反映王家庄老区村光荣历史特别是被誉为“一门三烈”的“王氏三兄弟”革命事迹的系列资料图片,依次张挂在温室的显要位置,对我产生了更大的吸引。温室之外,我还看到了一座标志性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着“祥云革命老区   云南省泰鑫庄园”两行大字,伫立在这块标志碑前,我感慨万千。  

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之行,我除了重点采访高原特色农业,还借机了解了这里的宝贵的老区历史文化资源,体会这种红色文化资源特有的力量和魅力,使我受到了红色老区文化的熏陶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与此同时,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祥云县把老区文化资源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之中,以此激励老区干部、群众为建设美丽、富饶、和谐的新家园而奋斗,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确实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