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

栏目: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16-01-04 浏览量: 979
分享到:

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情。他曾说“他们(困难群众)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十分关心扶贫开发工作,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他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扶贫方略。他指出,2020年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

习近平脱贫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

中国最近30多年来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是世界奇迹、人类壮举。但是,贫困状况依然严峻,还有约70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他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先扶志。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习近平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就加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又全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他提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从对贫困宣战的态度中,我们看到国家的责任变得明确而巨大。他对扶贫工作提出精准要求,这意味着,要撬起贫困这座大山的支点,就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他强调:“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

消除贫困的蓝图已经制定,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攻坚克难,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精准的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用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贫困在中华大地绝迹,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

习近平访贫足迹

3年国内考察26次15次涉及扶贫开发

中国网记者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26次国内考察发现,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特别是多次视察老、少、边、穷地区:从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从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到革命老区贵州遵义花茂村……3年来,习总书记以不懈的脚步丈量着中国每一寸贫困角落。

河北阜平。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把扶贫考察第一站选在了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

湖南湘西、吉首。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来到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又到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望。他察看施齐文家中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坐下来一起算收支账……谈到扶贫,习近平表示,我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众生活还很艰苦,感到责任重大。

甘肃定西、临夏。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在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时,来到连片特困地区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习近平表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内蒙古阿尔山。2014年1月26日,习总书记到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说。

云南鲁甸。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云南鲁甸县,在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看望群众。“扶贫先扶智,不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学到一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习近平说。

陕西延川。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陕西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慰问父老乡亲,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贯彻精准扶贫要求,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习近平表示。贵州遵义。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来到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习近平表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基层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贫困有着深切的感悟,对于处在贫困中的人民有着最深切的感情。老乡能过上奔小康的幸福生活,是他心底最朴素的中国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而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既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以广大党员干部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只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