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已成为开启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把金钥匙

栏目: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12-10-08 浏览量: 1085
分享到:

设施农业已成为天津老区农民创新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天津,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方大都市。按照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划定老区的标准和条件,全市共有老区区县10个(占全市区县的55.6%),100个老区乡镇街(占全市乡镇和农村街道办事处的62.1%),1923个老区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的50.2%)。所有老区乡镇街村全部分布在涉农区县。老区三农问题是全市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全市农村的进步,就是老区农村的进步;全市农业的发展,就是老区农业的发展;全市农民的富裕,就是老区农民的富裕。

胡锦涛总书记在津考察时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综合能力提高和农民收入增长四要素的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以设施农业建设为突破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努力打造壮大区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而带动农村、农业、农民向现代农业体系迈进。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思路明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为包括广大老区在内的天津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创新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总结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天津设施农业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发展规模快速扩大。实施农业“4412”工程以来,从2007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以建设10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累计建设高效设施农业35.5万亩。其中,智能温室0.2万亩,新型节能日光温室12.5万亩,普通温室5.8万亩,钢(复合)骨架塑料大棚11.9万亩,普通塑料大棚5.1万亩,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55万亩。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规模。目前全市菜田的设施化率已经由“十五”末的不足,表明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进入发展的快通道。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提高。“十一五”前本市种植业设施有一半以上是中小棚和陈旧低矮简陋的温室(缺点是抗灾能力弱,而且冬淡季不能生产),而新建成的设施中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智能温室设施到全部新建设施的40%,对于缓解本市冬淡季蔬菜供应、抵御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都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农民收益明显增加。种植业设施生产突破了农业的季节性限制,克服了土地资源稀缺的不利影响,可以实现多季生产,并提升了农产品种植结构。与以前相比,在生产品种上,表现为“两多两少”,即设施菜多了、露地菜少了;果类菜多了、叶类菜少了。在经营形式上,也表现为  “两多两少”,即园区化生产多了、分散地块生产少了;合作社组织化生产多了、家庭分散经营生产少了。设施产品在上市时间、上市品种方面可以更好避开市场高峰期,取得更大效益,丰富市民餐桌。同时,也能实现与周边省区错位生产与上市,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市设施农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85%以上),直接带动农民40多万人。农民平均每亩增收达到1.25万元以上,是过去传统种植业收益的10—15倍。全市出现了一批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致富的镇村。如宁河县小闫村,仅有75户、281人、1450亩耕地,全部实现设施化生产,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4年提高3倍。全市设施农业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增收,土地产出率提高了5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同时,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很大成效,涌现出一批每亩效益超5万元的蔬菜、超7万元的食用菌和超20万元的花卉种植基地。“一亩菜等于十亩田(露地菜),一亩花等于十亩菜,一亩菇等于十亩花”,很形象地描述了农民从发展设施农业中尝到了甜头。设施农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我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农业功能得到拓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4412”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园区以高标准设施、科技服务、产业链条延伸以及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成为展示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典范和标志。目前,2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已完成投资39.4亿元,园区规划的中期目标已基本实现,有效拓展了都市农业观光休闲、教育培训、产业辐射带动等功能的产业基础。例如,西青区东淀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了2万亩的高标准智能温室,移种成功了泰国的香蕉、老挝的鸡蛋花、台湾的莲雾等北方罕见的品种在温室常年种植。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市民去观光休闲。第六埠村开展“市民菜园”的都市农业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在该村租种设施蔬菜,并带动农家旅游发展。津南区建设了松江农业观光园,建设面积达7万m²,总投资1.3亿元;园区分为3个区域,即现代化智能温室生产区、拱圆形连栋塑料大棚生产区和综合管理区。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亲自劳作,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五是市场保障能力增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受天气、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每到冬季许多大中城市“菜荒”现象严重,菜价上涨过快,市民怨声载道。而天津市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上述现象的发生要缓和许多。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本市淡季的市场供应。目前我市蔬菜平均季节自给率已由2000年的48%上升到现在的55%(北京是28%),每年本市还有近一半的蔬菜要运出去参与全国的大流通。这个成绩,设施农业功不可没。在前两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我市新建农业设施为市场提供新鲜蔬菜近10万吨,为保障春节市场供应和平抑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去年底农产品价格波动期间天津设施农业在短时间内提供了5万吨新鲜蔬菜进入市场,稳定了市场物价。在今年4月份全国蔬菜价格下降情况下,由于我市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品种相对合理,菜价并未出现类似其它省市的大起大落。

六是“四化”程度明显提升。各区县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同时,特别强调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发展,而且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从全市情况看,本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设施蔬菜产业带,如:蓟县津蓟高速(蓟县段)两侧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桑梓设施西瓜产业带、环湖万亩设施食用菌产业带,武清北部七镇10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静海西部林下经济产业带,宁河蓟运河东部四镇设施蔬菜产业带等。而且有些产业带已经打破了区县界域,集中连片,优势突出,布局合理,规模化发展卓见成效。

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农业组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农产品质监处  联合调查

天津市种植业中心蔬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