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革命老区丰碑 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栏目:蓟州老区活动 发布时间:2012-06-25 浏览量: 1237
分享到:
树革命老区丰碑
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蓟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蓟县是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县。1937年8月,根据毛泽同志在洛川会议上“关于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的指示,1938年2月,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于6月挺进冀东,开辟抗日根据地。蓟县盘山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所辖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冀东抗日根据地西部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心,在冀东抗日斗争历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革命老区不只是个地域概念,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是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丰碑!

       蓟县人民富有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和光荣传统。早在1922年,进步青年北大学生卜泽民、王久思等就在蓟县传播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播下了革命火种。1927年,蓟县建立了党的组织。1930年,成立了中共蓟县县委。1933年,党领导蓟县人民参加了“长城抗战”。1938年,万余人参加了震惊全国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1940年4月,成立了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8月,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根据上级指示,在蓟县塔院村组建了蓟县第一支八路军武装十三团,并兼任团长,率1600余人,与地方武装配合,转战长城内外,奋战在冀东大地,坚持并巩固了蓟县盘山抗日根据地。

       在长达12年的抗日战争中,冀东和蓟县党政军领导,在蓟县召开过具有战略意义的会议多达数十次。1937年10月,县委召开了“翠屏山会议”。1938年召开了“千像寺会议”、“票树沟会议”、“天成寺会议”。1940年12月,冀东区党分委主要领导在盘山千像寺召开重要会议,总结葛老湾会议以来的冀东抗日工作,史称“盘山会议”。在这里,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重要战斗多达150多次。1938年8月3日,日军调“蒙古骑兵队”100多人,从遵化向马伸桥“讨伐”,蓟县抗日武装大暴动的领导李子光率队伏击,在大汪庄毙敌三十余人。这是抗日武装大暴动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振奋了军心民心。1940年7月28日,日本关东军驻大稻地骑兵中队70多人,被包森率部在白草洼全歼。开创了冀东军民整建制歼灭日军的光辉战例。1942年1月12日,包森率十二团7个连在果河沿与敌激战,首创全歼号称“模范治安军”第四团,击溃增援的第三团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华治华”的阴谋。在这里,蓟县军民在坚持“无人区”斗争,抗击日军“五次治强”、“三光政策”的斗争中,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野蛮屠杀。日军制造了数十起重大惨案,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1938年8月,日伪军在上仓围剿“抗联”,先后杀害无辜村民374人,犯下了滔天罪行。1941年1月,400余日伪军袭击蓟县北部山区花峪村,烧杀抢掠,全村70口人,38人被杀,11人烧成重伤。1943年2月5日,50多日军突袭卢家峪村北五盆沟,搜查八路军物资。抗日堡垒户胡子刚一家为保护一万多斤军粮,宁死不屈,13口人惨遭杀害。1941年8月,日军曾三次围袭孙各庄,全村40户,17人被日军杀害,80名青壮年被日军抓走,用各种酷刑,残害致死。该村成为几乎没有成年男性的“寡妇村”。1938年7月开始,日军在壕门村北制造“七月初七峡谷喋血”惨案、“肉丘坟前含恨悲悼”史各庄惨案、联合村惨案、大稻地惨案,等等,激起了蓟县人民的愤怒与反抗。据统计,全县被日军直接杀害蹂躏致死的无辜群众多达3万余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近10%,被日军刀枪棍棒刺伤、打伤致残的百姓难以数计。6332名青壮年被日军抓去当劳工,被奴役。15760多间房屋被烧光、拆毁。英勇不屈的蓟县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数万人参军上前线,在敌后与日军战斗,前仆后继,英勇杀敌,视死如归,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以鲜血和生命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蓟县老区,留下了无数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纪念地。他们像一块块红色瑰宝遍布全县,并未因时间久远而褪色,仍在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为“牢记历史,开创未来”,蓟县老促会离退休老同志怀着对革命先躯者、革命烈士和罹难同胞的愐怀之情,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爱之心,于2002年3月9日,向县委、政府上报了《关于建立“三大”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三大革命遗址是指重大会议、重大战斗、重大惨案)。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直接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各方力量,从2002年开始,首先完成了盘山烈士陵园总体规划的配套建设,在空旷的墓地上为2598名革命烈士进园立碑铭志,新建了“石海战斗遗址纪念碑”、“抗日英雄雕塑巨像”和“仿古碑廊”。仿古碑廊长64米,宽4米,高3.7米,以墓区甬路为界,东西两侧各立9块大理石碑。东侧碑文内容为蓟县革命简史,西侧碑文内容为《侵华日军暴行》。碑文约4万字,颂扬了蓟县人民的伟大斗争精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和惨绝人寰的罪恶。这些新建的墓碑、纪念碑、仿古碑廊和巨像,为中宣部命名的“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盘山烈士陵园”丰富充实了教育内容。

       基地建设,按照史实突出、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的总体规划,历经4年,相继在蓟县党的诞生地西山北头二村、“三八暴动”邦均打响第一枪、太平庄龙山抗日基点村、果河沿战斗遗址,以及双杨树惨案等38处革命遗址、遗迹上建成了“思源亭”、展览馆、纪念碑,以及碑廊。特别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市老促牵头和运作下,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在蓟县罗庄子镇金水泉山抗占基点区建立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警世门、警世钟、无名烈士墓和纪念林。2005年9月2日,天津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盘山烈士陵园举行,同时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落成剪彩。市、县、乡镇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干部群众数千人参加了会议,更加提高了蓟县老区的声誉和地位。现在,这些教育基地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10所中小学和6个景区、景点内,形成了以盘山烈士陵园为“龙头”的教育基地网络。

       在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县老促会认真坚持了党的领导,贯彻执行了县委“多建些教育基地”和“基地建设标准要高”的指示精神。严格履行了办事程序,各处建设方案都经当地党委、政府讨论同意后,正式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碑文史稿都经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审核同意后,才刻碑立牌。碑、亭、廊建设落款为“中共蓟县委员会”、“蓟县人民政府”。

       实践证明,县委、县政府批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决定,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千秋大业,是一项机不可失,时不我怠的抗战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否则,将千古遗恨。此举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政治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称赞。2003年初,在出头岭镇景兴春蕾中学建“思源亭”时,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中学资金不足,烈士女儿刘庆铭主动捐资5万元,实际建成后花了25万元,承建单位听说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动免去了大部分工程费。2004年夏,邦均镇党委书记亲自找县老促会领导,积极投资35万元,要求在邦均镇建“打响抗日武装暴动第一枪纪念碑”和“思源亭”。城关镇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30余万元,在镇第一中心小学内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别山镇党委、政府主动配合县老促会,于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间,筹资近50万元建成了“双杨树惨案纪念碑”和展览室,以及“李子光事迹展览馆”。

       蓟县东部马伸桥镇太平庄村是抗日联军十六总队的大本营。村旁龙山是蓟县东部抗日武装大暴动的指挥中心。张彦春、张恭等16名离退休老干部行程数千里,向在蓟县战斗过的老同志和社会各界募集资金近44万元,建成了“龙山抗日革命纪念碑”和40多位烈士寝园。昔日“革命发祥地,抗日基点村”,如今已成为马伸桥镇最大的教育基地。

       2005年8月,夏德元等4位烈士的亲属夏德生等39人,捐资30万元,建抗日英雄雕塑巨像安放在盘山烈士陵园内,以表“永恒的怀念”。2005年5月有8日,县老促会接到天津印染厂退休干部陈瑞夫妇来信,寄来200元,说,“为教育基地建设添几块砖,种几棵树,以表怀念老区之情”。

       2004年夏,壕门惨案遗址纪念碑建在毛家峪长寿度假村凤凰山顶上,村党支部书记李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运料无路,施工无电、无水等各种困难,硬是人背,肩扛,苦干了一个多月,如期完成了一座“思源亭”,一座纪念碑的建设。双杨树惨案遗址教育基地建在杨家楼中心小学校内,校长和数十名教师冒酷署,项烈日,奉献了一个暑假,抢在9月1日开学前,建成了长4米,高3米的纪念壁碑和一个展览室。北部山区东水厂村是抗日堡垒村,冀东军分区党政军领导曾在此指挥战斗。2004年为建抗日堡垒村纪念亭和碑,全村干部群众热情投工投料。亭和碑修在山坡上,因无路、无电、全靠人抬、肩背,很快就建成了。

       北部深山有个花峪村,是抗日堡垒村。2004年春,建惨案纪念碑时,一位惨案幸存者刘国仁老人站在惨案遗址前说:“一定要建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天天看到”。并指着身旁的小伙子说:“他爷爷就是被鬼子烧死的,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这还了得。共产党做件大好事,让后辈永远不忘本!”

       北京301医院原政委李尚武曾在蓟县抗日战斗过多年,在参观《李子光事迹展览馆》时,十分动情地说:“李子光是我的兄长和战友。这个展馆建得太好了,帮我们回忆了战斗经历,缅怀战友,也教育了下一代”。蓟县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为建设“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2005年初,在1个月内就捐资108万元。县领导说:“大家热情很高,太感人了!”

       据统计,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和乡镇村投资、市老促会协调资金,社会各界捐资累计多达2600多万元。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基础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平台。盘山烈士陵园,2598名烈士进园立碑铭志后,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数万名干部群众、中小学师生,以及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后代及亲属,到陵园缅怀先烈,接受教育。渔阳镇第一中心小学院内,2004年建成《革命火种与板桥》教育基地后,已有200多批,约3万多人次到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和村的党员干部都到附近教育基地举行“重温入党誓词”的宣誓仪式。县委书记曾两次带领县委干部到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李子光事迹展览馆》2005年8月建成后,周边几十所中小学,3万多名师生在展览馆接受过教育。学校组织师生不仅听讲,看文字和图片,还组织学生开主题班会,交流感悟和体会。语文教师组织学生,以“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为题,开展作文竞赛。很多学校已将教育基地确定为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蓟县一中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北部山区梨木台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和科学考察夏令营活动。2004年,该校举行秋季运动会,是学生提议从梨木台取来火种,点燃了运动会火炬,意在“革命火种代代相传”。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为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县委于2007年8月,制定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的意见》强调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管用结合、发挥效能。县老促会离退休老同志在市老促会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5月初,以蓟县革命史为主线,以3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编写了《盘山魂——蓟县革命老区丰碑》一书,全书分九章,约25万字,260多幅图片。目的是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部生动具体、史料翔实、图文并茂的教材,也为后代留下一部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史册。此书已于2007年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前夕举行了首发式,并已发至各中小学校和县乡镇党政机关、团体,以及各有关单位。现在,全县38处教育基地已分别被中央宣传部、天津市委、县委、乡镇党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了独具的政治优势。

       为充分发挥蓟县教育基地作用,市关工委将蓟县“盘山烈士陵园”、“李子光事迹展览馆”等八处基地作为“天津市关工委教育基地”,并于2008年4月在梨木台教育基地举行了命名仪式。市、县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这对于蓟县,乃至全市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教育基地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5年,罗庄子镇金水泉山“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建成后,已被市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津门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教育基地周边各村相继修建了水泥路,建成了“农家旅店”。现在每年接待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林果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毛家峪原为一个小山村,全村仅46户,168口人。2003年建教育基地后,全村干部群众修路改电,建“农家院”,取名“毛家峪长寿度假村”,打出了旅游品牌,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2000千元,至2005年就超过2万元。2010年底已增加到4万元,成为天津市“宽裕型小康村”。

       蓟县北部山区有个常州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被日军划为“无人区”,但山区军民坚持斗争,成为冀东西部党政军坚持斗争的活动中心。该村开发了以“抗日边区食堂”、“吃边区食堂饭”、“睡八路军铺”、“走八路军路”、“唱八路军歌”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该村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景区,成为“天津市十佳旅游线路”之一。2011年,被权威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旅游村庄”。大山深处的老区村,如今被市评为市级“文明小康村”。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时,县老促会按县委统一部署,经多次研究,决定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现在,教育基地的碑文史料已成为老同志对学生进行“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教育的生动素材。2011年5月25日,景兴春蕾中学请老同志在本校教育基地,讲了当地党的诞生和发展斗争史。全校300多名师生受到了深刻教育。

       碑文史料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和精神已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西山北头二村中心小学院墙外就是《李子光事迹展览馆》。该校将《展馆》主要内容和图片,印成小册子发给师生,要求师生看懂,记住、会讲,人人都要成为宣讲员、宣传员。学生在宣传讲解中受到了热爱党、跟党走的教育。

       别山镇杨家楼中心小学院内建《双杨树惨案纪念碑》,碑文中突出记载了共产党员朱成一家与日军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共产党员铮铮铁骨”宁死不屈,为党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从2005年开始,全县中小学几乎每年“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都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教育基地举行入队、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2011年“六一”节,孙各庄满族乡第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45人在教育基地举行了入队仪式。白涧镇天平庄小学一年级新队员32人在《天平装地下情报站纪念碑》前举行了入队仪式。“五·四”青年节,穿芳峪中学1000多名学生到《壕门惨案遗址纪念碑》前开展了“牢记历史,爱我中华”的教育活动,全校新老团员554人在纪念碑前举行了入团宣誓仪式。据教育局德育科统计,每年小学约有7000多人,中学约有5000多人在教育基地举行入队、入团和十八岁成人仪式。

       景兴春蕾中学把六、七、八三个年级的班以烈士的姓名命名为“刘景兴班”、“耿玉辉班”、“兰小川班”,而且组织学生干部和班团支部干部开展寻访活动。2011年4月3日,在烈士刘景兴女儿刘庆铭一家回乡扫墓时,师生与刘庆铭一家人举行寻访座谈,共叙革命烈士战斗经历,缅怀烈士的崇高精神,深受教育。很多中小学生在教育基地开展了唱红歌比赛、颂党恩诗文赛、党史知识抢答比赛,观看红色电影等教育活动。

       2011年4月2日,马伸桥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党员干部85人,老党员老干部15人,二所中学团员100人,各村党员干部60多人,在龙山抗日纪念碑前隆重举行“缅怀先烈,祭奠英灵的大会”,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这次活动镇党委在总结时说,“增强了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继承革命精神的历史责任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坚定了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为牢记龙山抗日武装大暴动这段历史,2011年清明节前,市老年基金会和新世界中老年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蓟县“龙 山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网 上 基 地”,全市人民只要登www.m.2748.com新世界中老年人网,即可实现网上祭奠先烈活动。现已开通网络,并向社会各界征集龙山暴动的历史史料及文物、纪念品。

       2011年10月,县老促会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精神,在10所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中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知道学校充分挖掘,努力丰富教育基地的教育内容。2012年,又在27所中小学开展了“心向党、讲品德、见行为”的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回忆成长史,共看家庭、学校、家乡发展变化,一起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此项活动正在开展,现已收到良好效果。

       2012年1月,蓟县县委书记肖松同志带领新选出的县四套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到盘山烈士陵园举行了“继承遗志、弘扬老区传统,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加快建设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主题实践活动。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宣誓:要永远铭记老一辈的丰功伟绩,尤其要继承先烈士遗志,弘扬老区传统。要学习和发扬他们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要学习和发扬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学习和发扬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要学习和发扬他们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崇高精神。

       蓟县老促会的老同志既是基地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也是设计者、建设者、从计划、设计、选址,到史实调查、碑文撰写;从刻字立碑、建亭施工,到落成揭幕、管理保护、发挥作用,作了全程服务。历时四年,老同志们翻阅史料约500万字,行程近万里,走访干部群众数百人,撰写史稿碑文约20万字,寒暑易节,坚持不懈。真可谓含辛茹苦,呕心历血,矢志不渝!这各长期的纯属义务劳动的工作,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很难坚持下来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尤其是对下一代的高度责任感、史命感;靠的是老区人民革命精神的支撑!

       老同志都已年过古稀。在2005年9月2日,天津市在蓟县召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时,十分欣慰地说:“我们只是干了件在职时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不然时过境迁,日久天长,不是历史不能忘记,而历史难以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红色经典之瑰宝,将被历史遗忘。今后再想补上这课,就更难了!”老同志在建设教育基地,编写《盘山魂》一书之后,也曾十分感慨地说:“这一过程,也使我们沉浸在硝烟战火的历史长河中,重新展现了抗战斗争的场景,深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深感建设教育基地和编写红色教材之迫切,深感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之重要,深感历史责任之重大。我们坚信,教育基地将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蓟县老促会离退休老同志将牢记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尊重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加大宣传老区的力度,弘扬老区精神,建设好、发展好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