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八门城镇兴起现代农业示范园

栏目:宝坻老区活动 发布时间:2012-07-12 浏览量: 1301
分享到:

宝坻区八门城镇兴起现代农业示范园

王宗征

  


        盛夏七月,笔者随宝坻电台“走基层采访”的几位记者走进了坐落在宝坻区黄庄大洼的八门城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只见这里稻秧葱绿、荷花初绽、果蔬茂盛、鱼蟹戏水、蛙跃鸟翔,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八门城镇是宝坻的老区镇之一,全镇有老区村45个,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90%,是该区老区村最多的镇。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个镇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荒改稻”工程,把荒地改造成成方连片的水稻田,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水稻种植的格局,八门城镇也从此成为天津市产粮大镇之一。随着水稻的持续种植,八门城镇党委、政府感到,仅靠水稻种植的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农民增收致富的局限也日渐显现出来,而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育的新形势下,要彻底改变老区镇的面貌,让老区村富起来,使老区农民的的腰包鼓起来,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新探索,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种植和经营模式,依托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基于这种认识,近几年来,这个镇积极引导老区村和老区干部、群众朝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了大胆尝试。八门城镇党委书记刘永奎向我们介绍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几年前,该镇曾经靠经营工贸业率先致富的农民企业家李永军,带头在这个镇的欢喜庄村搞起了“立体种养”的试验区,利用稻田养殖蟹、鱼、虾等水产品,实现了“一水多用”,增强了稻田的综合效益。同时,他们还成立了实行“立体种养”的专业合作社,吸引了当地30多个农户参与其中,成为“社员”,实现了抱团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这个“立体种养”试验区已经初见成效。八门城镇充分运用这一“范例”,以这个“立体种养”试验区为基础,着手做起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大文章”。这个镇坚持“规划先行”,他们从天津农科院、天津水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邀请相关专家到八门城镇实地考察和进行指导、论证,还充分征求当地种、养大户的意见和建议,并争取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制定了周密和详细的“八门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提出利用3年的时间,在示范园内分步实施起步区(1500亩)、核心区(7000亩)、辐射区(5万亩)建设,在示范园内规划建设立体种养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五大板块”。该镇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既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以充实都市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提升示范园的综合效益,同时又坚持不懈地保护好原生态资源,优化示范园内外的生态环境,让示范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示范园建设中,这个镇还特别坚守“以人为本搞开发”的理念,因势利导,让当地农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示范园建设中来,通过“公司+农户”、“园区+农民工人”等产业经营方式,吸纳农民就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进而突破困扰农民的“增产不增收”的瓶颈,让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得到租金、在示范园里“打工”得到薪金、加入专业合作社得到年度分红的股金,实现“多元增收”,使之人均年收入尽快达到2万元的目标。

        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八门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已于2012年早春三月正式投入建设,而且起步区建设实现了高起步,稻田中已放养水产品20多种、示范园内除了种植水稻这一当家农产品外,还种植了蔬菜、果树等植物近百种,均实行无公害种、养。与此同时,起步区内还建起了用于观光、旅游、休闲的各类配套设施,温室大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都在规划建设中,一个标志着宝坻老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经初具规模,它必将成为集无公害立体种养、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以及科技引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于一体的新亮点。这一示范园已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向人们展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