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唐官屯镇大十八户村战争年代出了七名烈士

栏目:静海老区活动 发布时间:2012-11-01 浏览量: 1973
分享到:

静海县唐官屯镇,沿马厂减河向九宣闸下行六公里处的河堤北岸,有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村庄,该村曾为革命堡垒村,在战争年代——
                        大十八户村出了七名烈士

位于本市西南部的边缘村落大十八户村,村中心一条乡村公路可至2562公路,村外有一座架在马厂减河上的大桥,往南不足1公里之遥就是河北省青县国营农场。这个与河北省交界的大十八户村,现有村民628户,人口1710多人,党员58名。大十八户村曾是革命堡垒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有过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那时,该村许多年轻人参加八路军或参加我党地方武装,有的还成为我党、我军及地方政府的领导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贡献,还多次掩护过我党的地方领导,有七名村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革命烈士。

说起大十八户村的历史渊源,热心村史研究的村民王以祥介绍,600多年前的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朱棣皇帝开始大移民。大十八户村的村民主要由王、贾、牛等姓氏组成,以王姓人口最多。主要是来自山东省莱州府、山西省洪洞县卫所的军户家眷。本村王姓家族的先祖及贾、牛等姓氏家族的先祖,在此建村耕种繁衍生息。至明朝中期,又于此地置行政机构管辖今唐官屯镇南部的一些村庄,当时是县下设一镇、十一里,每里十甲,每甲十户,里甲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当时村里只有十八户村民,这也就是大十八户村名的来历。文革期间,大十八户村还一度改名为永胜大队

王以祥还带记者观看了村庄的发展情况。王以祥说,大十八户村是一个大村,原属河北省管辖,土地很多,19564月河北省青县国营农场成立后,由政府出面协调将马厂减河以南大面积土地划了出去。现仍有土地72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盛产金丝小枣,现有枣树林1000多亩,年产小枣80多万斤。

大十八户村1971年才划归天津市管辖。改革开放后,大十八户村先后建起了拔丝厂、镀锌厂、服装厂、绣花厂,村民逐渐富裕起来,家家盖起了大瓦房,衣食住行不再是困扰村民的问题。随着村民人均收入的逐年提高,村民们开始重视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有的村民一家出两三个大学生,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楼房,如今要说住在县城开着车回农村种地已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

王以祥介绍,正是由于大十八户村对中国革命做出过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该村曾得到政府的特殊优待为免农业税村,后还在周边村最早发展了乡镇企业,使村民率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稿源来自天津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