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剪纸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蕴含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研究当地文化和习俗的“活化石”——
丰台镇剪纸展现民俗风情
郭金亮
剪纸又称刻纸,是民间流传较久的一种手工艺术。每逢年节或庙会,剪纸艺人便摆设地摊,当场剪出多种图样出售,或按买主的要求剪制。宁河剪纸最早出现在丰台古镇,从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丰台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家家剪纸、染红纸,世代传承,剪纸是众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产品销往内蒙古和东三省等地。2009年剪纸被列入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宁河县的剪纸艺人多集中在丰台镇,其剪纸以吊钱为主,当地称做挂钱,还有一类叫大联儿,由吉祥文字和传统铜钱花纹、万字花纹组成。内容有:吉星高照、五福临门、连年有余、富贵满堂、招财进宝、福寿安康、四季平安、万事如意等,形式由单一色发展为五色一套,是人们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宁河剪纸恢复了生机,宁河县丰台镇的刘士存夫妇就是剪纸这一手工艺术的传承人。
刘士存讲,天津的剪刻纸注重写实,讲求人物比例匀称,线和面的衔接过渡柔和,并借鉴和吸收年画、瓷器、木雕等艺术中的图案设计方法,以求得饱满丰盈的艺术效果。其中除少数艺人保留传统手工剪法外,多数已从民间普通剪纸发展到了艺术创作的阶段。并且大多已不用剪,而是用刻的方法从事这项艺术。旧时,刻纸的图案是用熏稿的方法制成。刻时,先将熏好的图稿与所刻的纸用纸捻将四角固定,再用不同的刻刀将图稿上熏黑的部位一一刻去,这幅刻纸作品就完成了。
刘士存介绍,丰台剪纸常用于家庭装饰、祝寿、祭祀祖先、红白喜事等。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刻结合。取材广泛、花样繁多,有吉祥图案、花草鸟兽、瓜果鱼虫、家禽家畜、戏曲人物、民俗故事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折叠剪纸、单色剪纸、分色
剪纸、衬色剪纸、立体剪纸等,剪纸大多出于乡村艺人之手,由于他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做题材,对物象观察,全以淳朴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粗犷、简洁、质朴,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概括中有细致,写实中有夸张。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喜鹊登枝、连年有余、雄鸡报晓、三阳开泰、肥猪拱门、彩蝶穿花、春花姑娘、苇塘渔歌、爷孙赶集、民间花会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贴近现实生产和生活,又折射出勤劳、善良、质朴的民风。
丰台镇的剪纸工艺传承和发扬了中国民间的本土文化,也显示了宁河人民丰富的智慧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宁河剪纸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性、装饰性,还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科技制版、机雕技术几乎完全取代民间手工艺,手工剪纸、刻纸在市场上的利润很小,现在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和学习这一手艺,导致手工剪纸技艺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上图 创作中的刘士存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