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治理应该把握“五个重点”
王宗征
加强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为,乡村治理应该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环境卫生治理。美丽、清洁、和谐,是新农村不可缺少的特征。但是,一些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滞后,乡村环境脏乱差,成了积重难返的“老大难”问题。诸如垃圾围村,旧村落成为“空心村”、荒芜村,乡村环境整治难治本,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等情况,在一些农村地区都程度不同的存在。因此,环境卫生治理,要在乡村治理中受到足够重视,而且要标本兼治,深入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的新路径、新方式,使“美丽乡村”容颜永驻。
二是人口结构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中专院校扩招等原因,农村许多青年人纷纷到城市就业、创业或求学深造,中年人离开乡村到城市打工谋生的情况也不少见,而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农村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无论是总体人口,还是劳动力人口,均呈现老龄化趋势,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熟练的“农把式”越来越少,青壮年厌农、弃农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乡村的“空巢老人”不仅缺乏中青年人照顾,有的还要力不从心地经管责任田,并照看“留守儿童”,老、弱、病、残、幼成为一些村庄的主要人群。人口比例如此失调,使一些乡村失去了活力和竞争力,新农村建设缺乏青壮劳力和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乡村人口结构不合理、不平衡问题,亟待治理。
三是乡村风气治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循环往复,逢年过节过度消费,摆阔气、讲排场、互相攀比等奢侈之风,封建迷信等低俗之风和赌博,歧视、虐待老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包养二奶等恶俗之风,在一些乡村程度不同地存在,甚至有蔓延之势,不仅污染了乡风文明,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而且还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给农村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来带隐患和后患。所以,乡村治理,不能忽视乡风治理,要通过乡风治理,进一步弘扬真、善、美,倡导节俭、朴实、本分、敦厚、诚信、遵纪、守法等乡风文明,让文明新风浸润和净化乡村广大干部、群众心灵。
四是乡村文化治理。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不能成为短板,而是要与经济建设相向而行,甚至要起到引领作用。针对一些农村地区对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设施陈旧、乡土文化人才缺乏,文化活动时代感和感召力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加强新形势下乡村文化治理,很有必要。要通过治理,使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乡村文化成为新农村亮丽的人文风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内涵和新生机,从而促进乡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的提高。
五是基层政权治理。基层政权治理,是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关键所在,它是乡村治理的“牛鼻子”,必须抓紧抓实。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建立务实、高效、廉洁、为民的基层政权,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体现基层政权及其相关人员服务于民、执政为民、取信于民的基本宗旨,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新水平。这样,才会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乡村治理和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成果。
201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