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老区精神中促进老区脱贫攻坚

栏目: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17-11-21 浏览量: 1127
分享到:

在弘扬老区精神中促进老区脱贫攻坚

  王宗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做好老区扶贫脱贫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而大力弘扬凝聚党魂、国魂、军魂的老区精神与促进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推动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中,要着力找准弘扬老区精神与促进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让弘扬老区精神成为促进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为老区“真脱贫、脱真贫”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鉴于此,在弘扬老区精神中促进老区脱贫攻坚,应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用力:          一.以老区精神引领精准扶贫  ,让老区贫困群众切实脱贫和全面脱贫。老区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是老区扶贫脱贫工作的重点服务和帮扶对象,老区村是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所面对的基本单位。做好老区村和老区群众脱贫攻坚工作,是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因此,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怀着对老区群众的深厚感情,秉承对老区村“重看一眼”的务实态度,全心全意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扶贫脱贫要力求精准,就要深入调研,摸清老区村户的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实情,做到底数清、方向明,帮扶思路和措施精准有力,做到因村施策,对户出招,让扶贫脱贫工作由点到面,连线成片,这样才会使扶贫脱贫工作全方位、立体式铺开,才不会让一村一户落下。  

精准扶贫脱贫,要明确重点,把握尺度、掌握分寸,既要攻坚克难,毫不迟疑地解决那些制约脱贫致富的疑难和棘手问题,破解扶贫攻坚的瓶颈,切实把事关老区村户扶贫脱贫的资金、项目、产业、就业、救助、保障、制度、机制等方面具体问题解决好,也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巩固扶贫脱贫成果的机制、模式和举措,保持脱贫效果稳定和可持续,防止因病因灾等不确定因素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导致“返贫”的现象发生,不让扶贫脱贫成果前功尽弃。因此,面向老区,实行精准扶贫脱贫,要注意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扶贫对象要选得准;二是扶贫措施和稳定脱贫效果的长效机制更精准,三是要把老区精神贯穿于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中,使扶贫攻坚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定力。

事实上,精准扶贫脱贫,本身就体现了老区精神。老区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与老区群众通过建立血肉联系而共同炼成的一种革命斗争精神,它生动地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以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仅铲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制度使老区群众陷入穷困的各种不利因素,而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老区群众翻身得解放,过上有尊严的新生活。回顾中国革命历史,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农民合作互助、工商业者搭伙经营以及开展红红火火的生产竞赛等,这些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或抗日根据地所实施的为民利民政策,都很贴近实际,都很精准,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根据地红色经济建设,保障人民军队供给和改善根据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动老区扶贫脱贫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借鉴历史上党在革命老区精准发展根据地经济和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成功经验,把弘扬老区精神与推动老区精准扶贫脱贫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对老区县(市)、村(镇、街)以及农户等实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用真功,求实效,使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不放松、不懈怠、不走样,从而稳准有力地打赢老区扶贫脱贫这场攻坚战。

二.立足老区扶贫脱贫和经济发展实际,着力发展老区特色朝阳产业。开展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不仅要下大力量解决好老区群众眼前所面临的实际难题,较快地见到扶危济困的明显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老区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内涵和张力的老区特色经济,培育能够促进老区群众创业、兴业和就业的实体产业,尤其是促进老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夯实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底子,筑牢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蓄足老区全面建设小康,提升老区群众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后劲。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迅速健康发展,已经给老区扶贫脱贫经济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增添了动力,老区特色朝阳产业的开发和建设的选项也因此多了起来。比如,以重温红色记忆和乡村生态建设为基本底色的老区特色旅游业;以精品种植或养殖为基础,推进公司加农户、基地生产连产品企业化深加工为纽带的老区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以诚信互助为牵引的合作式经济,体现了扶贫脱贫中集体力量的重要性,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并可以促进老区新兴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帮扶相对贫困落后的老区地区,结对子,真帮扶,尤其帮助老区发展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从而使被帮扶地区的经济实现量和质的提升  ;以科技为先导,面向老区积极尝试产学研发展模式,发挥各级各类科技组织和科技人才的作用,为老区扶贫脱贫注入更多科技含量,促进老区传统经济向科技型经济转化,提升老区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老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使之成为招商引资和优质新项目开发以及吸纳优秀人才创业兴业的有效载体,拉动老区经济创新和升级;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抓手,加快老区产业信息化进程,促使老区经济发展告别封闭的单调的经营方式,激发老区群众参与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热情,使老区产业发展搭上现代信息化的快车。所有这些,都不失为推动老区扶贫脱贫的治本之策。

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中国革命历史,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民在创建和巩固、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始终重视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根据地经济,在保障人民军队供给的同时,十分注重提升根据地人民的劳动品位和生活质量,使根据地群众生活既体面又充实。从这种意义上理解,老区精神蕴含着老区经济建设不能脱离老区实际,不能背离老区群众需求的道理,要使老区经济焕发生机和长盛不衰,就要因地制宜,着眼老区现实需要,面向老区未来发展,把求真务实与锐意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老区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提升老区富裕程度和增收致富的覆盖面,让老区特色朝阳产业成为老区经济的支撑点和增长极,从而更加长远地惠及老区人民。

因此,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老区经济转型升级,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应景的标签,而是要从老区精神中汲取更多积极有益的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运用,进而启发今天所进行的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促进老区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让老区贫困县市和村镇彻底摘掉“穷帽子”,使老区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子”,这才是弘扬老区精神与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的有机结合。

三.讲好“老区故事”,让老区精神成为激励老区人民投身于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打赢老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讲好“老区故事”,不能缺位,而是要理直气壮、情理交融地讲好讲透,通过讲述和宣传老区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和感人至深、激励斗志的老区的人和事,使老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知晓老区、感悟老区,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使伟大的老区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图强,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

因此,老区地区要重视老区遗址遗迹、红色文物、老区革命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挖掘并讲好“老区故事”,使老区人民增强传承和发扬老区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比如,在帮扶老区村脱贫过程中,可以立足老区村实际,深入挖掘老区村的红色历史文化,保护并用好革命历史遗址,通过这些有形的载体把老区村的革命故事讲给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听,用老区精神陶冶群众心灵,积极引导群众不忘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以迎难而上的精气神和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向贫穷宣战,向小康迈进,为创造富裕幸福的新生活而奋斗,以此告慰革命先辈。

为此,老区各级党政组织和老促会及其广大老区工作者要主动当好讲述和宣传“老区故事”的排头兵,用老区精神武装老区群众头脑,要对照和发扬老区精神,做好老区扶贫脱贫工作,既要注重发展老区经济,还要注重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注重除陋习、树新风,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村风、家风,为老区扶贫脱贫工作注入更加活性的精神文化因素,增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和共建美丽家园的自信力和凝聚力。    

四.建强老区村基层组织,为老区扶贫脱贫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老区村是革命老区的基本细胞,老区扶贫攻坚的主攻点和关键点是老区村,把老区村的扶贫脱贫工作抓实抓好,是实现老区脱贫和致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脱贫攻坚,老区村自然离不开上级党政部门的帮扶和支持,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于上级而失去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锐气和闯劲,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发展村级经济和建设美丽家园。为此,村级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和执行作用不可低估。而建强村级两委班子,选任好村级干部,尤其是选任好村党支部书记,更为重要。要把那些知晓老区、热爱老区、老区情结深厚,与老区群众心连心,善于做老区群众工作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老区村基层组织中来,特别是让红色基因厚重、热心传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和老区精神的农村党员在老区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中得到重用,发挥挑大梁作用,使老区村两委班子具有鲜明的老区风格和老区内涵。同时,要对老区村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争做党的扶贫攻坚政策和举措的模范执行者和有力践行者。这样,做好老区扶贫脱贫工作,才会有政治过硬、信念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让老区村群众信得过、可依靠的村级两委班子及其村干部作先导和作支撑,老区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才会有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党和政府针对老区脱贫攻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等才会在老区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老区扶贫攻坚工作才不至于出现走样跑偏和产生消极懈怠等不良现象。

这里,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斗争环境异常艰苦和危险,为什么会出现许多红色堡垒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党十分重视老区村党组织建设,在老区村建起了坚强可靠的“战斗堡垒”;另一方面就是老区村里的共产党员在党的教育和引导下,革命意志坚定,斗争精神坚决,敢于担当,尽责尽力,甚至不惜冒着被反动派杀头的危险,舍生忘死地为党、为革命事业工作,尤其在发动所在村的群众出人出力、以多种形式支援和参与革命战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老区村成为革命堡垒村,不少老区农户成为革命堡垒户,老区村党员和群众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脱贫攻坚工作很艰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研究和借鉴历史上老区村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注重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经验,把老区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老区村党员队伍建设好,把老区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好、发挥好,这样才会给老区扶贫脱贫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以及实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的预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注重老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老区扶贫脱贫工作厚植和增添更多新生力量。推进老区扶贫脱贫工作有效开展,关键在人,尤其要有新生的人力和人才力量作支撑。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如今许多老区村的青壮年远离家乡,到城市去打工,留守老区村的多是老人和儿童,主导和参与老区村建设的青壮劳力缺乏,而且后继乏人问题比较严重。此类情况,必然影响老区扶贫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要想使老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彻底摆脱贫困,让老区建设后继有人,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并使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得以延续,培养和造就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老区建设与发展的长远要求。  笔者以为,搞好老区扶贫攻坚工作,必须立足老区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解决老区现实人口贫困问题,而且要紧密结合老区扶贫脱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笔者以为,一要加强培训。要针对老区扶贫脱贫和特色实体经济发展,有的放矢地建立健全老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和平台,及时而有效地向老区农民传授实用技能和技术,使其更多地应用到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大、中专职业院校也要根据老区培养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要,开设开办农业职业教育,促进老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培训工作上水平,提质量;二要加强引导。培养造就老区新型职业农民,不光要让老区农民“会种地”,还要引导和帮助老区农民学会创业兴业,使其能够凭借各自特长和优势,参与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乡村旅游业等多产业开发与建设,使他们在老区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三要加强服务。国家和地方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精准的措施,加大对老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支农、扶农、助农、惠农的投入和服务力度,并多向老区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通过实打实的服务,为老区农民创业兴业创造良好环境,使老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强的归宿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愿意留在老区建设家乡,愿意参与老区扶贫攻坚,愿意为老区发展多做贡献。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要以生动有效、贴近性更强的方式和途径,对老区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学习和传承老区光荣传统和老区精神方面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更多地了解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从而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感染,进而增强热爱老区、建设老区、坚守老区、为促进老区建设和发展积极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他们立足老区这片热土,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释放更多正能量,在老区脱贫攻坚和建设美丽家园中大显身手、创业创新、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和老区新生力量的活力。

                               20171120天津市宝坻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