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栏目:蓟州老区活动 发布时间:2016-08-05 浏览量: 1649
分享到: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市蓟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蓟县老促会自1995年底成立以来,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拾遗补缺、量力而行”的方针,做了许多工作,得到了中、市老促会的肯定和表彰。其中值得我们欣慰和自豪的是:从2002年起,历经数年时间,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扩建或新建了3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已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着独特的政治优势,为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在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教育平台。

一、为什么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上级有指示。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2004年2月26日,中央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在县老促会的倡导和建议下,蓟县县委也下发文件,批准建设和要求管理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地方有资源。蓟县是天津市最北部的一个半山区县,距市区约100公里,西接北京,东临唐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畿东锁钥”。

蓟县人民历来富有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和光荣传统,特别是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国家认定为一类老区县。早在1922年,进步青年和地下党员就在蓟县传播了“五·四”爱国运动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27年建立了党组织,1930年成立中共蓟县县委。1933年蓟县人民在党领导下参加“长城抗战”。1938年,震惊中外的20余万人“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在蓟县打响第一枪。1940年,成立了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盘山抗日根据地,蓟县成为晋察冀所辖敌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冀东西部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心。陕北红军包森领导的威震敌胆的晋察冀八路军十三团在蓟县塔园村成立,这期间,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会议有数十次,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重大战斗多达150多次,日军在蓟县实行了“五次治强”,制造了“无人区”,实施了“三光政策”,制造了数十起骇人听闻的重大惨案。在长达十二年的野蛮侵略期间,全县被日军直接杀害或蹂躏致死的无辜群众多达3万余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10%。15760余间房屋被烧光拆毁,刺伤、打伤致残的百姓难以数计。6332名青壮年被日军抓去当劳工,被奴役。英勇不屈的蓟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斗争,数万人参军上前线,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夺取抗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指挥部就设在蓟县孟家楼村,北平和平解放的几次谈判地就在蓟县八里庄村。弹指一挥间,历史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蓟县革命老区留下了无数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纪念地,他们象一块块红色瑰宝,遍布全县,并未因时间的久远而褪色,仍在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3、人民有要求。每逢清明节,蓟县县委都要在盘山烈士陵园举行大规模缅怀先烈的纪念活动。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蓟县战斗过的老战士、老将军、老前辈、老军属及子女,来到陵园参加纪念、扫墓活动,以寄托哀思。同时强烈要求,建设好教育基地,以教育后人。当得知县委决定批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广大干部群众、老同志、老将军非常赞成,认为“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建设初期,邦均镇党委书记亲自找县关工委领导,主动要求在邦均镇建“冀东西部打响抗日武装大暴动第一枪纪念碑”,和“思源亭”。蓟县北部深山有个花峪村,是抗日堡垒村。2004年春,建惨案纪念碑时,一位惨案幸存者刘国仁老人站在惨案遗址前说:“一定要建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天天看到”。并指着身旁的小伙子说:“你爷爷就是被鬼子烧死的,到现在你都不知道,这还了得。共产党做了件大好事,让后辈永远不忘本!”北京301医院原政委李尚武曾在蓟县抗日战斗过多年,在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李子光事迹展览馆》时,十分动情地说:“李子光是我的兄长和战友。这个展馆建得太好了,帮我们回忆了战斗经历,缅怀战友,也教育了下一代”。2005年5月的一天,县关工委突然收到了一封外地来信,拆开一看,是天津市印染七厂退休干部、74岁的陈瑞夫妇来的信,随信寄来200元钱。信中说:“从报上得悉,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缅怀先烈,不忘国耻,蓟县正在筹建纪念碑、亭。我们是蓟县人,非常高兴,捐200元,希望能添几块砖,种几棵树,以表衷情乡土之心。”

中央的指示给我们明确了方向,人民的意愿为我们增添了力量,当地宝贵的红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担就历史地落在了老同志们的肩上。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如何建成的

1、老促会老同志是倡导者、组织者。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蓟县老促会离退休老同志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视为一本本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科书,怀着对老区人民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于2002年初,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建设“三大”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始了基地建设工作。老同志们以蓟县革命史为主线,以抗战时期重要会议、主要战斗、重大惨案遗址为重点,按照区域布局、史实突出、教育意义重要等特点,做了全面规划。从计划设计、选址,到史实核实、碑文撰写;从刻字立碑,建亭施工, 到落成剪彩、管理保护、发挥作用,作了全程服务。先后翻阅史料约500万字,行程近万里走访干部群众数百人,撰写碑文史实约20万字,寒暑易节,坚持不懈,历时四年,在2005年9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建成了39处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分别建在22个镇乡、10所中小学和6个旅游景区景点内,形成了教育基地网络。其建筑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的挂牌立碑,(包括竖碑、横碑、壁碑),有的建“思源亭”,立纪念碑,形成碑亭结合;也有的既建壁,又建展室;还有的结合当地地形,利用独特自然风貌,建木雕、木刻、塑像等等。在蓟县西部改扩建了盘山烈士陵园,新建了2598位烈士墓碑、64米长仿古碑廊、石海战斗遗址纪念碑、抗日英雄雕塑巨像等,丰富了陵园的教育内容。

2、多渠道筹措资金,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这39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从2002年开始启动到2005年8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间的4年时间里,共筹措资金2600余万元。资金主要来源有四个渠道,一是政府帮助。二是民间资助。三是企业赞助。四是老同志捐助。得知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在蓟县战斗过的老战士、老将军慷慨解囊,为基地建设添砖加瓦。2003年初,在出头岭镇景兴春蕾中学院内建“思源亭”时,以烈士刘景兴命名的中学资金不足,烈士女儿刘庆铭主动捐资5万元,实际建成后花了25万元,承建单位听说是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动免去了大部分工程费。2004年夏,邦均镇党委、政府积极投资35万元,在邦均镇建起了“打响抗日武装暴动第一枪纪念碑和思源亭”。城关镇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30余万元,在镇第一中心小学院内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初,蓟县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一个月内就捐资108万元。别山镇党委、政府于2004年至2005年8月,筹资近50万元,建成了“双杨树惨案纪念碑”和展览室,以及《李子光事迹展览馆》。蓟县东部马伸桥镇太平庄村是抗日联军十六总队的大本营,村旁龙山是蓟县东部抗日武装大暴动的指挥中心。张彦春、张恭等16名离退休老干部行程数千里,向在蓟县战斗过的老同志和社会各界募集资金近30万元,建成了“龙山抗日革命纪念碑”和40多位烈士寝园。碑体正面刻有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的题词“龙山抗日暴动精神永垂青史”12个大字。昔日“革命发祥地,抗日基点村”,如今已成为马伸桥镇最大的教育基地。2005年8月,夏德元等4位烈士的亲属夏德生等39人,捐资30万元,建抗日英雄雕塑巨像安放在盘山烈士陵园内,以表“永恒的怀念”。

很多乡镇干部、学校师生和农民群众,不仅捐资,还主动投工出料,折合资金达250多万元。他们克服山路难行、施工无电、无水等各种困难,硬是人背、肩扛,流血流汗,苦干加巧干,如期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许多场景、许多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充分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对老区革命精神的崇敬,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无限期望!去年,在市老促会、市关工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相继对罗庄子镇金水泉山纪念馆、下营镇窜岭庙陵园、马伸桥镇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提升改造。

3、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市、县领导,市老促会领导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施工过程中,三届县级领导亲临现场检查工程进度及质量,工程结束后,主持和参加落成典礼。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2007年8月,县委、县政府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意见》,强调: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管用结合,发挥效能。特别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批准在罗庄子镇金水泉山抗战基点区建立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警示门、警示钟、无名烈士墓和纪念林。2005年9月2日,天津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蓟县盘山烈士陵园举行,同时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落成剪彩。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市老促会老同志,以及当地干部群众、中小学师生近万人参加了大会。学生在大会上献词称赞:盛世建设教育基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盛世需要教育基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钟长鸣,发奋图强;盛世保护教育基地,传承瑰宝,发扬光大,凝聚力量,激励后人。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的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教育,搭建了不可比拟的教育平台,而且在“五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起到了特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多次教育基地落成剪彩讲话中说,“建设教育基地是一项抢救性工程。老同志做了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1、基地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盘山烈士陵园2004年扩建后,当年清明节就有5至6万名中小学师生、2万多名干部群众到陵园缅怀先烈,接受教育。现在,全县每年都有近200所中小学组织师生到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很多学校已将基地确定为校外教育和实践基地。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和党的组织也将基地作为学生入队、入团、入党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的场所。渔阳镇第一中心小学院内的教育基地,已有150多批、3万多名中小学师生开展教育活动。李子光事迹展览馆,自2005年8月建成后,周边几十所中小学,近4万名师生在展览馆接受教育。蓟县一中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北部山区梨木台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该校运动会,他们从梨木台教育基地取来火种,点燃了运动会火炬,意在“革命火种代代相传”,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几年来,蓟县周边的北京、天津市内、承德、唐山等外地青少年,大、中专、中小学生也陆续到蓟县教育基地举行教育活动。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的纪念抗战6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中国梦”等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育基地是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的重要阵地。自2002年以后的几届蓟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以及企事业单位、镇乡村的党员干部,都曾多次到基地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活动、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等活动。2014年1月,蓟县县委书记景悦同志,带领新一届县级四套班子成员到盘山烈士陵园,举行“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老区精神,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加快建设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的主题教育活动。多年来,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等多个单位党员干部和当地部队干部战士,都曾不止一次到蓟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举行教育活动。一位曾经在蓟县战斗过的老八路,在参观多个教育基地后,对蓟县县委领导说:“革命老区的同志们把革命遗址、遗迹当作红色瑰宝,红色文化建成教育基地,不仅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邱金凯来蓟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时,感慨地说:“南方有钱修庙、修祖坟,你们筹钱建教育基地,十分难得,值得在全国老区推广”。

3、教育基地推动了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建设的金水泉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碑、展馆,李子光事迹展览馆,盘山碑廊,冀东抗日大暴动纪念碑,梨木台老区根据地纪念碑等都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目的地,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旅游品味。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的已被命名为“津门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教育基地周边的村庄相继修建了柏油路面,建起了“农家院旅店”。现在,每年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林果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例如:毛家峪原为一个小山村,全村仅46户,168口人。2003年建成教育基地后,经修路改电,建起农家院,打出了红色旅游品牌,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2000元到2005年的2万多元。现在已超过4万元,成为天津市“宽裕型小康村”。

蓟县北部山区有个常州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被日军划为“无人区”,但山区军民坚持斗争,成为冀东西部党政军坚持斗争的活动中心。该村开发了以“吃边区食堂饭”、“睡八路军铺”、“走八路军路”、“唱八路军歌”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该村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级景区,成为“天津市十佳旅游线路”之一。大山深处的老区村,如今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康村”。

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加大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已建成国家首批5A级景区盘山等9大景区、16个景点,农家院旅游户1200户,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今后,我们蓟县老促会将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这3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9颗红色瑰宝呵护好、利用好,使其永不褪色,闪闪发光。在“中国梦”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能。

  

  

蓟县老促会   高志刚

20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