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老区妇女优势,创新手工编织产业
积极为造福老区百姓做贡献
天津市老促会妇工委
为促进天津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升老区百姓的生活水平,促进老区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天津市各级老促会妇工委主动与老区区县妇联联手组织老区广大妇女广泛开展了手工编织,形成了妇女创岗就业、农民增收致富的喜人局面,实现了规模效益“双提升”,就业增收“双突破”。仅蓟县、宝坻、武清、宁河四个老区区县建成各类编织基地和站点264个,吸纳安置下岗女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2600人,创产值1.5亿元。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区县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宁河县先后接待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台湾新竹市妇女代表团、新疆党政代表团、中央政策研究室、中组部、台湾新竹市、新疆地区、京、津、沪、渝及河北妇联;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农委、发改委、财政局、区县妇联等有关部门的考察团组30多批次;还接待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塞浦路斯、南非等国外客商。手工编织业已成为天津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妇联、妇工委工作的优质品牌,以其纯朴的风格、精美的工艺、浓厚的文化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犹如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绽放在津沽大地上。我们的做法是:
一、争取领导和政策支持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组织创建的手工编织产业,市长黄兴国先后6次到宁河县编织中心、基地视察并指示“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手工编织行业中来,搞好培训争取订单、做好技术研发,为农村妇女就业增收搭建平台”。2012年4月23日,兴国市长在宁河县亲自主持召开全市手工编织现场推动会,推广宁河县妇联、妇工委手工编织经验。原天津市教工委书记苟利军和新任教工委书记朱丽萍同志也先后多次到宁河县考察妇女手工编织产业情况,并做出批示。2013年1月1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到宁河县妇女手工艺品发展中心调研,对宁河手工编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宁河妇联组织做了一件了不起的民心工程,对全县妇女就业增收致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11年,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支持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意见》(津政办发[2011]49号),明确规定“对市和区县建立妇女手工编织发展中心(公司平台)给予支持。区县级平台经营场地在2000平方米左右,给予其一次性500万元补贴。 为了支持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开展工作,一次性为协会增加5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每个区县增加2至3个,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于市场化运作、建立了稳定劳动关系的手工编织组织的城乡女职工,其社会保险补贴3年期满、延续劳动关系的,经市人力社保部门认定,可继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市人力社保局按照每人300元标准给予培训费补贴。”严格执行市县的配套扶持政策,对有条件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资金、占地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充分调动和保护好积极性。在市里政策扶持下,4区县争取到市政府扶持资金3886万元,全部落实到建立基地、开发产品、技能培训等亟需任务。
二、整合社会资源,做大编织产业
手工编织是一项民生产业。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老区县妇联、妇工委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坚持把发展手工编织业作为解决就业、富裕群众、促进和谐的有力抓手,实施重点突破。一是组织推动。各老区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协调,在资金、技术、人才、销售等方面“开绿灯”、解难题,为手工编织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区县成立了手工编织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村街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推动机构,建立了督查和考评机制。妇联、妇工委主动协调行政企业、民间等各方面参与和投入,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妇联推动、各部门齐抓的格局。二是载体促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取先期投入、政策扶持等形式,鼓励帮扶个人和集体投资建设基地和站点,蓟县、宝坻、武清、宁河四个区县建成了2000—3000平米的集产品研发、成果展示、管理销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中心,成立了老区妇女手工编织业协会。宁河县妇联、妇工委投资500万元筹建了“天津手牵手手工艺品科技有限公司”,开通了“宁河手工编织网”;投资120万元扶持全县14个乡镇建立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分中心,实现了乡镇手工编织业发展分中心全覆盖。宁河、蓟县、宝坻、武清四区县妇联、老促会妇工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展示妇女手工编织产品为内容的21次设计大奖赛,参赛品种多达250多个,78个产品获奖,并请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有效调动了广大老区妇女踊跃参与的热情。同时,发现了一批掌握各种手工编织技能的骨干能手,筛选出一大批品牌产品,为妇女手工编织业找准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整合文化资源,做靓创意品牌
手工编织是一项创意产业。坚持以文化引领产业、资源助推产业,给手工编织产品赋予文化内涵、贴上文化标签,努力推进文化与产业相融、创意与品牌互促。充分挖掘本地独有的红色文化、泥陶文化、民间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钩、缝、编、织、绣等形式,给手工编织作品注入文化元素、时代内涵,既表现传统文化的悠久和神韵,又兼具现代文化的激情和向上,反映老区的风土人情。先后打出了芦绣、泥陶、剪纸、挂毯、沙画、凤翔玉石饰品、芦苇画、秸秆制品、木版年画、根雕、木雕等多个品牌,成功申请专利近百个。其中,仅宁河妇联妇工委就注册了“手牵手”和“芦绣”两个商标,申请专利69项,其中2项专利作品在2012年天津市工业品外观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装饰品类金奖和铜奖。在第二届天津市旅游纪念品大赛中,手钩作品、木版年画、玉饰挂件、烫画作品等荣获26项大奖,使手工编织产业成为了宁河的靓丽“名片”。
四、整合科技资源,做精产品工艺
手工编织是一项科技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包含了创意、研发、视觉等方面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一个地区的人文底蕴、社会风貌和城市品位,其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体现着竞争软实力。老区妇联妇工委坚持把手工编织产品的研发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积极构建妇女手工编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并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艺美院等院校积极接触,通过引进专利、合营合作、联合开发等模式,加强对传统工艺的收集整理和改进提高,推动手工编织产品换代、产业升级,走“精、专、新、奇”的路子,逐步形成以传统技术为基础、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工艺。同时,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工艺美院等院校和文化公司等大型创意公司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采取引进专利、人才培训、合营合作等方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了手工编织产品的研发和工艺改进。此外,四区县妇联、老促会妇工委立足本地妇女手工编织的品牌产品、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投入200万元分期分批对老区妇女进行了刺绣、剪纸、布艺、串珠、苇画、根雕、木雕、泥陶、草编、绢花等手工编织技能培训117期,市老促会妇工委帮助请有关专家教授讲课,有8万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6万多妇女走上自主创业就业岗位,提高了老区妇女的经济收入和自身综合素质。
手工编织既是一项富民产业,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已成为老区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妇联、妇工委工作的优质品牌。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区妇联妇工委将继续把手工编织业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发家致富、维护社会和谐的一项民心工程,不断推动老区手工编织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